当青石板路遇上数字技术,当雕花窗棂邂逅商业开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促进老街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调研团队历时两年,跨越15个省份47条老街,构建出老街“地方营造评价指标体系”,为传统老街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科学化、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现状之思】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困境
【破局之道】构建地方营造评价体系
面对复杂现状,调研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地方营造评价指标体系”。第一阶段调研自2023年2月开始,延续至2023年12月,历时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对老街发展有了一定的认知,随后本团队撰写了预调研方案、筛选了预调研目的地并且进行了深度的实地调研,总结得出了地方营造“地方文化表征”、“街区经济活力”两大维度的指标和量化标准。
在2023年11月,调研团队将该指标和量化标准应用于设计天童老街活动策划方案,并在东吴镇政府的帮助下实现首次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活动取得成功,获得了游客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第二阶段调研自2024年1月开始,延续至2025年3月,历时一年多。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对数据结果运用Spss工具以及Nvivo工具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地方营造“社区参与程度”、“游客地方营造感知”维度的指标,进而完善地方营造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第一轮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测评。此后,团队进行了第二次活动设计及成果应用的推进。团队成员设计了南塘老街活动策划方案,在宁波大学的帮助下促进第二次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创新性提出了“汤小团历险记”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获得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在进行研究结果落地后,团队成员进行了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测评,对先前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优化修改。并在调整优化修改后,本团队再一次实地调研,进行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并在这过程中利用评价指标总结浙江经验。
【未来展望】从浙江经验到全国样本
在通过对浙江经验的分析本调研团队发现,老街的可持续发展需跳出“保护优先”或“商业至上”的单一思维,要通过“主客参与+文化解码+技术治理”三轨驱动,在动态校准中延续老街地方营造的生命力。
而浙江经验为全国同类街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以在地文化为根、治理创新为脉、主客共生为魂,方能构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调研团队也预计将在后续继续深入完善并强化地方营造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让浙江老街地方营造之风吹拂到全国各地,推动老街常态化可持续发展。(黄崧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