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惠云钛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短期业绩波动不改长期成长趋势

时间:2025-04-27 17:01作者:综合来源:中国大财网浏览:

惠云钛业(300891.SZ)4月25日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0.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万元,较上年同期明显下滑。

依据年报,惠云钛业2024年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市场影响,去年下半年钛白粉市场价格下行;二是随着公司募投等技改项目逐步建成转固,2024年度折旧费、可转债费用化利息等大幅上升;三是由于部分项目尚未达产,实现公司生产线的整体协同运转及规模效应尚需时日,暂时无法完全体现项目的经济效益。

不过,进入2025年后,钛白粉市场逐步稳定,包括惠云钛业在内的头部钛白粉厂商今年以来已进行了三次集体提价,累计涨价幅度约8%左右。此种行业背景下,惠云钛业的经营业绩也开始向好,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19.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6万元,单季度净利润超过去年全年。

有业内人士表示,钛白粉价格接下来或持稳,具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市场拓展及环保应对能力的企业未来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而惠云钛业就是围绕上述方面全方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和技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4年,惠云钛业持续围绕扩产、提质、降本、安全、环保开展技术攻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发创新方面,惠云钛业2024年投入研发费用5,084万元,同比增长1.12%。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研发和创新工作,进行了多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报告期内新增4项发明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改方面,公司8万吨/年塑料级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改扩建项目二期产能5万吨已完成环保验收,50kt/年改80kt/年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初品技改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也在报告期内进行调试,这些项目顺利投产/调试有助于提升公司产能;另外,公司其他募投项目如硫铁矿制酸低温余热回收项目、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项目、一体化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等项目的结项,使得公司在降低能耗、绿色低碳和仓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依据公司发展规划,惠云钛业未来还将持续围绕扩产、提质、降本、安全、环保开展技术攻关,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开发差异化新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以满足公司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提质量增效,购买矿探矿权力求打造更强产业链优势

惠云钛业坚定实施“名牌和精品”战略,不断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2024年,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成效显著,塑料级产品中 A类率同比提升了2.5%,涂料级中A类率同比增长2.8%。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惠云钛业还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强采购供应链管理,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较好保证了公司产品的成本优势。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惠云钛业2024年以自有资金成功竞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新疆青河县阿克瓦纳钒钛磁铁矿普查”探矿权,并已取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目前,公司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勘探工作,如果上述钒钛磁铁矿取得预期成果,惠云钛业将更大程度掌握钛白粉产业链原材料供应环节的主动权,通过打通钛白粉上下游产业链,使公司更有能力应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降低成本,增强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持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公司环保应对能力

环保方面,惠云钛业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筑于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公司首创并形成了完整的“硫-钛-铁-钙”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以废治废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正效应,是中国“硫酸法钛白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基地”。

未来,随着公司部分募投项目逐步投入使用和协同运作,惠云钛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启动股权激励,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惠云钛业在报告期内实施了《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58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及管理骨干授予460万股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15%。

为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惠云钛业为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设置了较高的业绩考核目标,对公司2024年、2025年和2026年的业绩进行分年度考核,设置了考核的触发值和目标值。较高的业绩考核标准设置不仅彰显了惠云钛业内部对公司未来发展和业绩增长的信心,也有助树立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